讨厌乌冬

理性

唠嗑儿

刚才格式有问题,重发



前言


一个多星期前随手写了篇梦雪,起因是华为手机被一个胖子撞坏了,终于换了个苹果手机,不是不爱国,但这苹果属实太好用了,于是一开心洋洋洒洒写了不长不短的一篇,里面的角色手机也是接二连三的坏。当时写得很爽快,行云流水,妹想到朋友们看完有点心情不好,于是带着好奇心重新看了一遍(明明是自己刚写的),文笔不好还有错字漏字,但后劲儿有点大,再看两遍我也要自闭了。

我写的这个初衷绝对是好的,我想写欣欣向荣的,乐观的向上的,但落到笔头上,好像怎么看都不太对劲,大概是这片土地渗出的哀愁已经不足以用文字封印了吧。所以今天躺在异国的床上,写个小分析,欢迎大家留言讨论,一起唠唠嗑儿。

非抱怨预警。

现实预警,很现实预警。

一家之言预警。

不严谨预警。

不是科班出身预警。


我们都在以某种方式前进着……吗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
1.疫情里的公立医院(外因)


先从这个角度讲呢,是因为我是医学专业出身,家里也有人在医院部门工作,今天从医疗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今年的难处。

首先再次强调,我不是抱怨,我就是和大家讲现实,所以先给出一个前提哈,我国是发展中国家,以这个为基础在看我们国家对于公立医院资源的调配就情有可原。

东北是全中国公立医疗资源极其发达的地区,从年初到整个上半年,我们这里的公立医院一直被调度到各个地区,以至于每次被调度外出,我们就要必须关闭本地的医疗部门。这样一来医院的收入大大减少,同时医院还要自费奔赴武汉绥芬河舒兰等地,自费检查治疗,自费返程,自费给驰援疫情的医生发放补贴,所以事实上很多医生的补贴没有像宣传的那样即时落实。反观私立医院,甚至在疫情爆发期间,武汉本地的私立医院国家都无权调配,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充足的资金购买紧缺的防疫物资,然后不参与救援,自己的收入也会大大的被保障。所以这样看来,公立资源越充足的地方在大灾大难面前付出的越多,吃亏的也越多。同理延伸到各个方面,重工业,国企,公立资源发达的地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,落实到我们凄惨的经济数据上,也就情有可原,不仅东北情有可原,王耀更是情有可原。

简言之,今年我们的经济数据凄惨,很正常,非常正常,热爱东北的小伙伴不用因为这个自怨自艾,毕竟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,你怨也是这样,不怨也是这样。



2.我眼里的东三在做什么(内因)



吉林——削骨


很痛的两个字。

吉林是倒数几位省份里最没有优势的,没有地缘优势,没有扶持优势,没有资源优势,人民生活坏不到哪里去,虽然发展不起来,但看起来也没有发展的必要,一路往下掉又不会民不聊生,全国兴起的汽车品牌有很多,以后还要和ai智能合作,你一汽被挤得半死不活看起来也没什么后果。

对,就是这么现实,这是一个怎么看都不需要被扶持的地区,黑土地的粮食足够你们过活了。

那么谁来救救吉林呢?吉林还是想要发展的啊。

只有吉林自己。

我很佩服吉林选择了四川模式的勇气,尽管我不知道对于一个人口不到三千万,老龄化极其严重,企业单一老旧,天寒地冻的省份,顶着沈阳(辽宁)吸血的巨大压力,吉林通过大力建设一个长春,这其中还能挤出多少人口活力,甚至如果说公主岭和长春的汽车产业继续半死不活下去,吉林该怎么收场。这些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那时的情况不会比现在的吉林糟糕。就像我借公主岭小姐的嘴说出来的那样,可能不会成功,但一定不会失败,与其一直挣扎在东三省的泥潭里不得呼吸,不如争一下,至少和沈阳争一下东北省的中心。这不是完全做不到。



黑龙江——撕扯


今年年初去了哈尔滨,很nice的城市,一直以来我的文里也充满了对哈尔滨的赞美,热爱,和同情,这是作为东北儿女对亲人天生的偏爱。但这些都没有办法掩盖哈尔滨,或者整个黑龙江的破败,也就是这次三天的旅行让我萌生了写东北省市拟的想法。

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哈尔滨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天淅淅沥沥的小雪下面,深夜里,中央大街重复播放的那首红莓花儿开,那一晚上听得我很复杂,甚至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来到苏联了。二十分钟走出亮晶晶的中央大街,黑暗立刻涌了上来。说实话,哈尔滨除去那些很多很多的景点,其余地方与抚顺城区无异,我怎么也没法把他和省会联系在一起。吉林尚且能集中全省发展长春,但就算黑龙江这样做,哈尔滨能承载住多少其他城市的产业,其他城市还有多少资源给哈尔滨做配套?现在黑龙江省除了农业重工业,主打的就是旅游,至于旅游环境怎么完善,怎么在天寒地冻发展有质量的旅游,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去黑龙江看一场雪?我真是什么也不知道。

黑龙江真美,美的真孤独,真沧桑,其实黑龙江不绝望,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寻找希望。虽然不想说这几个字,但怎么看黑龙江,怎么觉得他“也就这样了”。这个省份,在蒸蒸日上的新时代,貌似只有原地打转穷兵黩武的资格,他在冰天雪地里撕扯,在冰天雪地里哭嚎,但他的喜怒哀乐都被暴雪埋葬了,被寒风刮断了,除了我文里那个带着苏联帽子的老人能听见哈尔滨坐在地上哭嚎,其余的没人能听见。真的没人能听见。

这是真正的东北。



辽宁——失望


为啥失望呢?沈阳拿走了很多东北的资源,但是沈阳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地区中心城市,相反沈阳逐步的(或者说被迫)去工业化,与吉林黑龙江渐行渐远,不知道算不算好的选择。而且除去这些心理因素,单看效益,沈阳这些年的成果的确emmmm。就算是辽宁目前在经济上看起来比黑吉有优势,那也不咋地啊……不应该这么差的。

我觉得辽宁现在很有意思的,明明是个穷地方,居然搞出了南北越的分裂感觉,随便划分一下,西边是大连圈,东边是沈阳圈。大连圈就是沿海城市,特点是都想发展,东边沈阳圈就是,除了沈阳都没啥发展,等着被沈阳吸就对了。沈阳没有长春承载能力强,虽然金融和营商改善很多,但重工业废掉的速度是真的快。我有点怀疑沈阳真的要放弃“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”了,这个我倒不排斥,但……还是有点感慨。

除此之外,辽宁人对比黑龙江吉林优越感太明显,对共和国长子的优越感也很没必要,希望能改正。还是那句话,东北人要勇敢的走出去才是东北人,真正的山海关从来不在秦皇岛,而在辽宁人的心里。

当然了,一个省份不团结是好事,说明大家互相还是有个争的,希望大连圈和沈阳圈,沈阳和长春能继续争下去。



胡言乱语:这是一个谁行谁上的世界


王耀刚加入世贸的时候,总责怪阿尔弗雷德他们搞贸易垄断,害得王耀没市场。那时候王耀太差了,什么都刚起步,看着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西方人羡慕极了。

十几年以后,王耀的品牌亮了,他拿着自由贸易的旗子到处去砸门,西方人立刻开始指责王耀搞贸易垄断破坏经济市场。

还记得那篇文的开头吗?

辽宁的手机被胖子撞掉了,他不是故意的,但他是个胖子,只要从旁边走过去,甭管他再怎么避让,辽宁的手机还是会撞掉。

纸币支付在王耀家落伍了,你看除了老人谁还用纸币啊,纸币能用,但没有移动支付就是行不通。

除了那个带苏联帽子的老人,没人能拉哈尔滨起来,但哈尔滨能让一个老人拉他起来吗?就算全城都是愿意拉他起来的老人,哈尔滨也要自己站起来,顺便再把沈阳踢醒。

别总看山海关,走出去,再走进来,谁行谁上。









评论(8)

热度(88)
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